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姜立纲(1444—1499)

   安廷宪,号东谿,浙江瑞安梅头东溪村人。叔父琨,善书法,由太学生“拔南棘台写题奏”。姜立纲从小天资聪颖,勤奋过人,因家学渊源,7岁以“能书”出名,代宗时选为奇童,召入北京,命为“翰林院秀才”。明天顺七年(1463),授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办事。成化二十一年(1485),升为正五品吏部郎中。弘治四年(1491),以誊录《宣宗实录》升为正四品太仆寺少卿。

   书法初学瑞安黄蒙(按,字养正,瑞安人。永乐初以善书召为中书舍人),继学锺繇、王羲之,其后自成一家。擅长楷书,点画雅健,体度浑厚,清劲方正,世称馆阁体,台阁体或诰敕体,在天顺、成化、弘治三代,名噪一时。当时,凡内廷制诰、宫殿碑额,大都出于他的手笔。人皆称其书曰“姜字”,在社会上声誉很高,“人得篇纸,争以为法”(《图绘宝鉴》)。明天一阁主人范钦,在《评书·弇州山人稿》中曾谓:“成、弘以来,尚正书,姜立纲端正、凝重,世顾好之,迭相宗习”。姜立纲除擅长楷书外,草书的造诣也极高。他的草书,结法圆熟,如传世珍品《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》,笔势流畅婉转,笔法潇洒秀逸,雅健遒媚,深得唐怀素神遂。他还善作山水画,徐沁《明画录》云:“其画山水,深得黄子久法”。据孙衣言《瓯海轶闻》所记,在汪珂玉《珊瑚网》书中,记有他多幅自题山水画。 

   姜立纲的书法,不但当时国内有名,就在日本同样享有很高名气。据何乔遴《名山藏》所记,日本国门高十三丈,为求匾额,曾遣使来我国,请姜立纲书写。“立纲为书之,其国人每自夸曰: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”,这是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、友好往来史上的一则佳话。此外,在姜立纲的生前身后,他的书法都曾博得很高的品评,这在明人的笔记作品中屡见记载。如项子京《蕉窗九录》曰:“朱孔肠、姜立纲皆椽史笔也,所谓南路体也”。《书画跋》云:“姜自置身金紫,今遗迹在京都,价亦不减希哲(祝枝山)、履吉(王宠)。效之者多白衣跻显贵”。《野获编》言:“嘉靖间,吾乡有谈相号木泉者,幼而门役,长而伟议,工书,习姜太仆立纲体。入京师,值世庙西内修醮,因得以书供事斋官,大被宠眷,积官工部左侍郎”。《三希堂法帖》收有他的墨迹。弘治十二年卒,年55岁,孝宗特命浙江布政使、温州知府邓淮临祭立碑。遗著《东谿书法》1卷,论八法八病,已佚。

    姜立纲作为一代书法大家,可惜他的墨迹极少留传下来,除瑞安市文物馆珍藏一幅《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草书中堂和三方楷书墓志碑刻外,全国仅南京博物馆藏行书《吟易诗》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楷书《七言律诗》、《节录张载东铭册》等二件,诚可宝贵。又据近人谢国桢引宁波薛刚《天爵堂文集·笔余》记载,考定北京前门六必居酱菜店匾额,乃姜立纲所书。

  姜立纲《节录张载东铭册》纸本,楷书,纵28.7cm,横14.8cm。
请点击右键分页下载全本[1][2][3][4][5][6][7][8]

  此书无名款,末行下钤“廷宪”。
  鉴藏印有:乾隆御览之宝”、“嘉庆御览之宝”、“御书房鉴藏宝”。后幅有明代东庐题记一段。
  此书是姜立纲书录宋张载《正蒙》篇中的一文。
  此书册用笔劲健方正,结体紧密,笔墨厚重,得力于柳公权书法,但一些笔画过于板滞僵硬,未脱“台阁体”遗风。王世贞《艺苑巵言》曾云:“立纲小变二沈为方整,就其体中可谓工致。” 撰稿人:李艳霞
资料参考:故宫博物院网站

姜立纲《楷书七律诗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

姜立纲《咏易诗扇》纸本 18.7×48.5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

姜立纲《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草书 瑞安文物馆藏

姜立纲《镇邦帖》行书 选自《三希堂法帖》